2-4【3D打印设计与应用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
来源: 更新时间:2021-05-24 阅读次数:
3D打印设计与应用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
一、定义
要求用户具有一定的技术和设计素养,尤其需要具有3D建模、3D扫描、手工制作方面的动脑与动手能力。
二、适用对象
运用或准备运用本项能力求职、就业的人员。
三、能力标准与鉴定内容
能力名称:3D打印设计与应用 职业领域:计算机应用软件类 | |||
工作任务 | 操作规范 | 相关知识 | 考核比重 |
第一单元 | 导出STL模型 | 1. 具备设置参数的能力 2. 掌握保存文件的操作方法 | 10% |
第二单元 | 模型打印设置与G代码格式转换 | 1. 掌握移动模型的操作方法 2. 具备参数设置的能力 3. 掌握保存文件的操作方法 | 12% |
第三单元 | 简易模型绘制与STL格式输出 | 1. 具备基本建模的能力 2. 掌握输出格式的操作方法 3. 掌握保存文件的操作方法 | 16% |
第四单元 | 模型工艺设计与输出 | 1. 具备设计建模的能力 2. 掌握设计底座的操作方法 3. 熟悉输出文件的路径选择知识点 | 18% |
第五单元 | 打印模型的参数设置与打印输出 | 1. 具备参数设置的能力 2. 了解程序下发的流程 3. 掌握数据监督的操作方法 | 20% |
第六单元 | 基础装配模型设计 | 1. 掌握装配导航器的操作方法 2. 掌握装配约束的操作方法 3. 具备编辑部件的能力 | 12% |
第七单元 | 基础模型装配的验证与分解模型 | 1. 掌握装配创建的操作方法 2. 熟悉编辑爆炸图的原理 | 12% |
四、鉴定要求
(一)申报条件
达到法定劳动年龄,具有相应技能的劳动者均可申报。
(二)考评员构成
考评员应具备一定的3D打印设计与应用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;依据每场考试人数及考场数确定至少1名或多名考评人员。
(三)鉴定方式与鉴定时间
技能操作考核采取上机操作考核。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120分钟。
(四)鉴定场地和设备要求
每间考核机房面积约60平方米,至少配备1台服务器、1台管理机和30台考试机,2个摄像头(或1个摄像头,1个录像设备)。还需配备主考室及候考室。
设备最低配置如下:
1.服务器配置及设置:CPU: InteI i3主频2.4GHz双核心4线程或AMD同等性能以上,且均支持虚拟化;内存:8G以上;硬盘400G以上。
2.管理机配置:CPU: InteICore主频1.8GHz双核心或同等性能以上;内存:4G以上;硬盘250G以上。
3.考试机配置及设置:CPU: InteICore主频1.8GHz双核心或同等性能以上;内存:4G以上;硬盘250G以上。
4.高精度3D打印机5台。
5.摄像头配置:100万像素以上,即插即用。
